构建聚居群落
一名初学者在山林里打造共享静修空间。
在这里,人们共同学习和创作。
我需要一块地,偏远一点,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我花了6年时间在都市搭建网络社区,现在想创建一个真实群落。确切地说,我想要一个为朋友们准备的户外场所,在那里,人们可以不用牵挂工作,而是需要彼此紧密协作、磨练新手艺。我心中已经有这样一片图景,一间间屋子错落而建—都是我和朋友们不受制于先前经验亲手盖起来的。
于是,我从纽约州北部开始寻觅,希望找到这样一处地方,当地人不介意我们对建筑进行各种尝试,最终可以打造出一个聚居群落。
和大多数北上寻觅的人一样,我最初流连于哈德孙河沿岸。这是美国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河流,它自北向南沿卡茨基尔山的背风面而下,流经一片开阔的河谷,河谷间的自助果园和17、18世纪的小镇洋溢着新英格兰风情。哈德孙河很美,但那里并没有我期望的荒凉土地。我决定再去别处寻觅一番。
整整一年间,我开着车绕纽约市越兜越远,终于发现一间不错的仓库和几块待租地产。它们地处壮观的特拉华河上游的山间,是我从未造访过的地方。
4月下旬,我和一个朋友去那里走了一遭。从杰维斯港一下高速公路,我就意识到,这儿不会有什么绅士经营的农场。特拉华河岸边的小山丛林密布,通向河岸的山势陡峭,仅容一条蜿蜒的小道通过,道路两旁点缀着散落的破屋。一路走去,水面上浓雾缭绕,涓涓溪流自泥岸淌向一簇簇蕨类植物。18世纪末期,这里的森林被砍伐殆尽,砍下的原木经水路运到费城,被加工成板材,有时也被用作英国船只的桅杆—英格兰国王曾经宣称,此处任何通航河道方圆10英里(约16.09千米)之内的大树都归其所有。如今大片的林木又长了出来。镇里的人们伐木烧柴,镇外的人则乘着木筏,带着装啤酒的便携式冷藏箱,沿特拉华河漂流而下。
因为太多房间缺少地板,性价比不高,我们没有买下那间仓库,但我喜欢上了这里。
稍晚一些时候,我们在汽车旅馆的餐厅吃了培根生菜番茄三明治,我拿起手机浏览房产信息。在房产中介的网页上,我看到一处地产的缩略图,那是特拉华河上游2.5英里(4.02千米)处,一片50英亩(20.23万平方米)的待售林地。我立刻知道,就是它,没错了。那片林地上,一条泥路穿过成片的山胡桃树通向一间简陋的棚式木屋,屋里没有通电,也没有管道,下方的小溪流向特拉华河,溪岸边矗立着北美白松,也就是东方红杉,这些树的树龄上百,枝干上扬,裸露的根系和一堆堆长满苔藓的湿滑腐石交错缠绕。
几个月后的8月,我和妻子考特带着20多位朋友去新买的土地上露营。在小镇的集市上,一群漂流客看到我们,知道一场派对就在眼前,跟着我们走了3英里(4.83千米)来到露营地,最后当然获邀加入。大家动手清扫外屋,搭了一只烧柴加热的澡桶。林间链锯声响不断,我们锯开桦木,储备第一批木柴,又搬开山坡上的石头,开出了一条小径,取来溪水装满了澡桶。晚间,我们在荷兰锅下覆上煤块,炖了几锅羊肩肉—烹饪时间比预计的长了一些。日落后,大家就着头戴式照明灯的光线享用了晚餐,之后便挤在木屋唯一的房间里,躺在羊毛毯下,听我的朋友杰克·库克高声朗读。那一刻,在澡桶里泡了好一阵子的我周身暖和,环顾四周,看到了木屋里的每一个人。那个周末开启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几年时光。
直到现在,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依旧会去那里共度时光。我们叫它“比弗溪”,这个名称取自流经它的一条支流。它是我们的露营地。我们在这里感受自然的美妙,建房子、搞艺术、烹煮食物。我们也尝试营造群居的环境,学新手艺,共同维系这个地方。原本散居各地的朋友和家人在这里欢聚一堂,共享好时光。
这个地方极度富足,却也异常匮乏。这里有大条的鳟鱼;夏日,萤火虫漫天飞舞;冬天,结冰的小溪上,松鼠的脚印夹杂着雪地靴的鞋印,多得数不清;但同时,多半房间里仍然不通管道不通电,又不隔热,手机更是在服务区以外(有人会去山顶寻觅某个点接收信号)。这里有时沉寂得让人耳朵发闷,有时又风声呼啸。隔夜放在外面的东西上,总会残留很多老鼠的排泄物。对此,我们已经安之若素了。